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范家村-《国民法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农村的生活方式不同,大家往往喜欢在室外活动,杀人在院子或野外的情况也很多,在室内喷一遍鲁米诺,找不到血迹的话,其他地方的血迹基本也就没希望找到了。

      除此以外,时隔八年,凶器也大概率找不到了。

      杀人动机可以有很多,但也没有深刻到一定要杀人的矛盾,反而有不杀人的理由。因此,孟成标询问的目的,是试图找到一名目击证人或同案犯,最起码,是找到一名知情人———范家村里多的是同宗同族的亲戚,又都住在一起,以孟成标的经验来说,嫌疑人杀人后,很可能会找人商量,甚至找人帮忙,过后,也有可能会不小心说漏嘴之类的。

      这里面最容易发生的应该是说漏嘴,类似的情形太多了,“守口如瓶”这种事,其实是很困难的,尤其是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的情况下。

      孟成标在询问室里问着话,江远带着人,在范家村里溜达。

      范家村距离宁台县只有10多公里,村民往来方便,村里住着的还有四五百人。江远特意走了一遍河边,是条村村通公路时期修建的单车道,车道也主要通往附近的镇子,另有几条支路是往邻近村子的。

      根据数据库判断的抛尸点,距离最近的车道按直线距离算,可能有三四十米,但路很不好走,是落差有10米左右的坡道,中间是各种杂木,高的也有两层楼高,低矮的一米多的小细木也有。江远下车,顺着人踩出来的小路走了一遍,很自然的,小路是蜿蜒崎岖的,差不多是绕了一个S弯,再多一个转角的样子,才能抵达河边,总得路线超过了100米,而且,中间有两处的落差都超过了一米,同来的重装刑警如牧志洋,需要抓着旁边的树干才好跳下去,否则很容易就轱辘轱辘的翻下去了。

      “这没办法一个人搬尸体下来吧。”牧志洋走到河边已是一头的汗了。

      “也不好说??”申耀伟经常爬高走低搬运装备,颇有些经验的道:“这个地形,要是把尸体装到袋子里,袋子结实点的那种,再拖着走,一路滑下来,反而平底里搬着轻松。”

      “那要留下好长一条的痕迹了。”

      “现在没法证明了。”“他当面也不确定有没有警察调查,要不要考虑这个问题,再一个,他有合适的袋子吗?”

      “行李箱?”牧志洋提出了经典装尸器。

      “不考虑痕迹的话,差不多效果。”江远缓缓点头:“都挺难,勉强可行,但实际上还是很难。”

      侦查理论上认为,100米是徒步抛尸的极限,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算出来的,就是各种实践的总结。
    第(2/3)页